阿里云回应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传闻,国产芯片替代矛盾待解?

AI世纪 2025-09-03
算力 2025-09-03

针对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阿里云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这一传闻,阿里云正式作出回应,明确表示一直秉持一云多芯战略,积极支持国产供应链发展,但所谓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的消息纯属不实。

此前,部分媒体报道称阿里紧急追加

思元 370订单至15万片,若该订单属实将成为国产GPU在云计算领域的重大突破。思元 370是寒武纪基于7nm工艺,INT8算力达,较前代提升100%,并支持训推一体架构。

然而阿里云的否认声明揭示了当前国产芯片替代的深层矛盾: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 从技术兼容性看,寒武纪思元 370已在阿里云部分推理场景中验证可行性,但训练环节仍依赖英伟达 H100等高端芯片。寒武纪最新的思元 590芯片虽性能接近英伟达 H100的80%,但在FP8混合精度计算、软件生态适配等方面仍存差距。

此次辟谣反映了AI算力供应链紧张背景下的市场焦虑。随着美国对华高端AI芯片出口管制加码,国产芯片厂商如寒武纪、华为昇腾等成为焦点,但当前国产芯片在性能、软件生态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差距,需理性看待替代进程。

阿里巴巴推出自研AI芯片

据悉,阿里巴巴一直以来是英伟达的最大客户之一,随着行业形势变化,阿里巴巴正在开发一款新的人工智能芯片,目前这款芯片已进入测试阶段,主要面向更广泛的AI推理任务,并与英伟达的架构兼容。值得注意的是,新的芯片不再由台积电代工,转为由国内一家企业代工。

阿里巴巴已经推出了多款自研AI芯片以及AI大模型,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近日发布全新自研AI芯片含光 800,采用12nm制程工艺,专门针对云端AI训练和推理场景优化,可广泛应用于电商推荐、智能物流、云计算等服务场景。含光 800已开始在阿里云数据中心规模部署,可实现与现有AI生态系统的无缝对接,大幅降低用户迁移成本,阿里巴巴CTO张建锋表示“含光 800的发布是阿里云「芯云一体」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得益于人工智能应用的迅猛发展,阿里云的AI相关产品收入在外部客户中的比重持续提升,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在财报声明中指出:“受益于强劲的AI需求,阿里云智能集团收入实现加速增长,AI相关产品收入已成为外部客户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5年6月的第一财季业绩报显示,云计算业务是本季财报中的最大亮点,收入达到3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相比上一季度18%的增速明显提速;云计算板块的息税前利润同比增长26%,盈利能力同步提升。

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其在AI及云基建领域的大力投资,8月29日,阿里巴巴发布公告披露了公司在人工智能和云基础设施领域的最新投资情况:过去一个季度,阿里巴巴在该领域的资本支出高达386亿元人民币;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巴巴在AI基础设施及AI产品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已超过1000亿元,显示出公司对AI及云服务领域的坚定投入。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达千亿元级别,但国产化率不足40%,“自研AI芯片是构建自主可控AI基础设施的关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专家表示。目前,包括华为昇腾、寒武纪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都在积极布局AI芯片领域,形成多元化的国产替代方案。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AI算力需求每年增长超过200%。伯恩斯坦研究公司( )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7年,中国AI芯片本土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将达到55%,外国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将降至45%。

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