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社交乱象:大模型集体患知乎综合征,背后是流量焦虑作祟
AI社交:当大模型集体患上"知乎综合征"
2025年的AI圈正在上演一场荒诞剧——各大模型不再比拼算法精度,反而扎堆进军社交领域,把"社区"当作救命稻草。Kimi内测精英问答社区的操作直接让网友梦回2015年的知乎,用户随手发张风景照配文"媳妇存货",AI助手立刻追问"高传播性反映何种社会心理",这种强行学术化的社交实验,活生生把休闲平台改造成了论文答辩现场。
这场集体"知乎化"运动的背后,是AI公司们赤裸裸的流量焦虑。数据显示,头部AI应用月活刚破2亿,用户停留时间却不足3分钟。当投流成本飙升到单季度18亿,巨头们突然开窍:与其烧钱买流量,不如用社区把用户"焊"在App里。于是我们看到Kimi复刻知识精英路线,元宝寄生微信生态,豆包攻占下沉市场——这场社交突围战,本质上是在为AI喂养更鲜活的"人性样本"。
GPU进化:英伟达与英特尔的“肌肉秀”
当AI战场硝烟弥漫时,芯片巨头们正用更硬的拳头争夺未来。英伟达在5月提前启动量产,采用台积电5nm工艺和先进封装,每个芯片集成内存,NVL72机架的FP4性能较前代提升50%。其更以主板设计回归,通过单主板集成2颗+1颗,在信号稳定性与能耗比上完胜此前4颗GPU+2颗CPU的方案。
另一边,英特尔在进博会上演“全场景变形记”——锐炫显卡不再只是游戏装备,而是成了AI普惠的推手。第14代酷睿+锐炫组合让笔记本变身移动AI工作站:生成4K图比刷短视频还快,工具包一行代码激活模型本地算力。更激进的是“三体算力”构想:酷睿Ultra处理器的NPU模块与显卡协同,计划2025年让1亿台PC预装300多项AI技能,从视频抠像到会议降噪全包办。
汽车与医疗领域成为新试验场。英伟达将A770显卡塞进智能座舱,后排乘客能流畅运行《赛博朋克2077》,司机用离线大模型规划路线;英特尔则联手复旦中山医院打造“无界元诊室”,通过锐炫GPU实时重建患者3D骨骼,让偏远地区手术获得专家AR指导。这些场景的背后,是软硬协同的底层革命——英特尔靠和打通开发生态,英伟达则用NVL机架绑定数据中心未来。
双线博弈下的产业重构
2025年的科技竞赛呈现撕裂感:一边是用开源生态瓦解算力霸权,另一边是芯片巨头用硬件迭代巩固护城河。但两者实则殊途同归——AI民主化浪潮下,谁能更高效地连接算法与场景,谁就能主导下一个十年。
对于中国企业,模式打开了“换道超车”的可能:避开英伟达的算力围墙,用算法优化和开源协作构建生态。而英特尔们则证明,硬件创新仍是AI落地的基石——当医疗AI需要实时渲染3D器官模型时,当汽车座舱要同时处理游戏、导航和语音交互时,显卡的并行计算力无可替代。
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如IDC预测:到2030年,70%的AI应用将运行在异构计算平台上。但无论如何,2025年已被刻入历史——这是AI脱下华服、真正走进车间与诊室的一年,也是全球科技权力从单极走向多元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