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鸿钧笔下山水,展现独特美学品格,营造诗意世界
水墨之为物,最善写天地之精神。观买鸿钧笔下的山水,恍若置身于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诗意世界——那里有北地山岳的雄浑筋骨,亦有南国山水的灵秀肌理。他的水墨艺术超越了地域分野,形成了一种既朴拙又空灵、既古厚又秀润的独特美学品格。买鸿钧的艺术魅力,正在于他能够在两种看似对立的审美向度之间自由游走,创造出一种兼具重量感与飘逸感的山水诗性。
铁烟撼山河198×年
买鸿钧笔下的山水,首先令人震撼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朴拙古厚”之气。这种朴拙绝非技巧上的不成熟,而是艺术家刻意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一种返璞归真的艺术自觉。在他的画作中,山石肌理如铁铸铜浇;植被丰茂却不显柔媚,干枝粗叶交错出一种原始的生命力。这种朴拙背后,实则是画家对自然本质的深刻理解——他捕捉的不是山水的表象,而是其内在的骨骼与气脉。买鸿钧的“朴厚体”山水,结体古奥奇崛而不失灵性,境界阔远深闳却又不失精微,恰如古代诗论中所言“大巧若拙”,在最朴实的笔墨中蕴含着最精妙的艺术构思。
昭庙 33×45cm 2025年
与“朴厚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买鸿钧艺术中的另一重要面向——“空简秀润”。如果说“朴厚体”展现了山水的骨骼与肌肉,那么“空简体”则捕捉了山水的呼吸与神韵。在这些作品中,坡石润明如沐晨露,溪岸空蒙似含轻烟,山光水色在滉漾间若隐若现。买鸿钧在此展现出对“留白”这一中国艺术核心要素的非凡掌控力,画面结构虽简却意蕴无穷,笔墨虽少而境界全出。
弇山水畔33×年
值得注意的是,买鸿钧对笔墨的掌控力体现在他既能“放”又能“收”的辩证关系中。那些看似率意挥洒的笔触,实则内含严谨的法度;而那些精心经营的构图,却又透露出不经意的天趣。这种收放自如的笔墨修为,使他的作品既有传统文人画的书写性,又具备现代艺术的形式张力。在他的画中,我们看不到对古人的简单摹仿,也看不到为创新而创新的刻意造作,有的只是画家与自然、与传统对话后的真诚表达。
唳霜皋 33×44cm 2025年
在空间节奏的把握上,买鸿钧显示出敏锐的形式感。他善于通过疏密、轻重、浓淡的对比,创造出富有音乐性的视觉韵律。那些看似随意的笔墨排列,实则暗含精妙的节奏变化;那些大胆的留白处理,更是形成了画面呼吸的“气口”。这种对空间节奏的精准把控,使他的作品在静态中蕴含动势,在有限中见出无限,展现出中国传统美学“静中有动”的至高境界。
高台时光40×年
买鸿钧山水画最为动人的特质,或许在于那种“大自然生机自畅的气息”。这种气息不是通过精细的描绘获得的,而是通过艺术家对自然本质的直觉把握表现出来的。在买鸿钧的画作中,我们能感受到山石在“呼吸”,草木在“生长”——这一切都不是具象的再现,而是通过笔墨的气韵生动地传达出来的。这种对自然生机的表现,超越了单纯的视觉真实,达到了艺术真实的境界。买鸿钧似乎不是用眼睛观察自然,而是用整个身心去感受自然,然后将这种感受转化为笔墨语言。正因如此,他的画作才能如此真切地传达出自然的生命律动。
通派33×年
买鸿钧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思考水墨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可能性提供了重要启示。他没有陷入关于传统与现代的无休止争论,而是回归到水墨艺术最本质的命题——如何通过笔墨与自然对话,如何在水墨媒介的限制中表达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作品既保持着与传统水墨美学的血脉联系,又融入了现代人的视觉经验和情感体验,形成了一种具有当代意义的水墨表达方式。
转轮藏 33×44cm 2025年
买鸿钧的水墨山水,恰如一首无声的诗篇,吟咏着自然与心灵的永恒对话。在朴厚与空简之间,在凝重与飘逸之际,他的艺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精神自由的窗口。那里没有浮躁的喧嚣,有的只是画家以真诚之心对天地大美的礼赞。在这个意义上,买鸿钧的水墨艺术不仅是一种视觉创造,更是一种生命态度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