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青光眼AI大模型小青发布,开启青光眼慢病管理智慧化新时代

AI世纪 2025-03-14
大模型 2025-03-14

世界青光眼周活动期间,我国眼科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在上海,见证了“青光眼慢病管理中心”的诞生,该中心由国内12家顶尖医疗机构联合创办。同时,国内首发的青光眼AI大模型“小青”也同期发布,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和希望。

中心成立背景

我国青光眼患者数量庞大,但公众对其了解有限。目前患者总数已超2600万,然而,知晓率仅为约10%。在众多患者中,约三分之二在首次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孙兴怀指出,青光眼是导致不可逆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疾病具有高隐蔽性和长病程特点,而传统治疗手段在院外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基于这一现状,“青光眼慢病管理中心”应运而生。

创新技术引入

该中心近期引入了家用回弹式眼压计及AI大模型技术。该眼压计具备全天候监测眼压功能,并向医生提供准确的眼压数据。AI大模型“小青”基于深度学习平台,汇聚了学术界多年积累的青光眼疾病知识库,为青光眼疾病管理提供全面支持。

眼压监测意义

模型大小和参数量_大模型_模型大班什么意思

孙兴怀强调,眼压是关键的可控风险指标,其波动具有昼夜和季节性规律,需持续监测。治疗过程中,规律的眼压监测不可或缺。慢性病管理的一大进步是实现每位患者个性化的眼压波动曲线,这有助于医生更精准地制定治疗计划。

AI模型优势

“小青”AI大模型向青光眼患者提供全天候免费咨询。该模型解答精准且权威,还能根据患者具体状况提供定制化信息。此功能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赵鹏在发布会上演示了模型应用,智能交互显著提升了患者参与度。

慢病管理新模式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提出,完善慢性眼病管理体系极为关键。“青光眼慢病管理中心”设立了包含筛查、治疗、康复在内的全方位医患互动管理模式。患者可利用家用设备自行监测眼压,积极融入治疗流程,并持续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此措施推动了慢性病管理的进步。

眼健康新希望

青光眼患者需要持续接受管理。设立青光眼慢病管理中心,有利于实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一举措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管理的认知,减轻了他们的焦虑,并增强了治疗的参与度和效果。此外,它还提升了公众的眼健康意识,推动了我国眼健康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关于“青光眼慢病管理中心”,请问您认为在哪些方面有潜力提高服务品质?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此外,别忘了为本文点赞并分享至您的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