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为年轻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聚焦博鳌亚洲论坛青年论坛2024香港会议
AI大模型会给年轻人带来怎样的机会?在11月下旬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青年论坛2024香港会议上,人工智能就是此次吸引超2500人参会的会议主题之一。
“我们已经搜集了很多信息,包括生产、机械人、智慧城市、算力等,这非常有趣。”在大会“人工智能,青年创新引领未来”的圆桌讨论主持人、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杨红霞看来,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由地上延伸至太空。
“不需要每个人都一定要进入到核心团队,去做大模型。”杨红霞在接受羊城晚报等媒体采访时坦言,年轻人要进入到AI大模型这个行业确实会比较有挑战,“大厂就那么几家,真正做大模型做得特别好的就更少了。”
但她建议不如关注大模型在医疗、金融、石油等传统行业中的应用,关注如何让这些行业真正地越来越容易地使用大模型。
“年轻人可以更主动地去到这些企业当中,发挥自己可能更大的优势,未来更大的机会点,可能真的是在这些传统的企业当中。”杨红霞还建议类似于像这种非常结构化的编程,还是要掌握得好一些。
“因为你掌握得更多,你才能用得更多。”她说。
香港理工大学官网信息显示,杨红霞2007 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统计学学士学位。其后她去往美国杜克大学统计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 David 教授。博士毕业后,杨红霞先入职IBM全球研发中心任研究员,之后入职雅虎公司,担任首席数据科学家。
2016年,杨红霞结束她在美国的留学及工作生涯回国,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她领导的阿里巴巴达摩院M6团队致力于认知智能方向,研发了 、M6、洛犀等较为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和系统。她曾带领团队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知名AI科学家杨红霞,被人熟知的贡献是她是豆包等字节大模型的研发团队组建者,也曾是阿里达摩院万亿参数规模多模态预训练模型 M6 的技术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