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南征荆州欲夺城,刘琮投降刘备无奈奔江陵
正当曹操瞅着荆州将要下手时,东吴的甘宁占领了荆州的夏口。曹操绝不肯让孙权捷足先得,立刻挥师南征,抢夺荆州。他出动的兵马有十五万之多,为了威吓孙权,故意夸大数字,号称有八十万大军。
七月间曹军出发,八月里,风雨飘摇的刘表死了。刘表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琦,任江夏太守,次子刘琮是后妻生的,留在身边。刘表死后,刘琮继承了官职。他听说曹操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早吓懵了,在部下官员的怂恿下,派人送信给曹操,服服帖帖地向他投降。刘琮还不敢把投降曹操的事告诉刘备。刘备发觉不对劲儿,派人去问刘琮,才知道大势已去,不禁极大惊骇,只好带着一班文官武将,以及军民百姓十多万人往江陵奔逃。
老百姓拖儿带女的跑不快,一天一夜也只走十多里路。有人对刘备说:“像这么逃法,万一曹军追到,怎么得了”刘备舍不得丢下这一大群老百姓,回答说:“成大事必须以人为本,他们都要跟着我,我又哪能忍心丢弃他们呢!”其实,刘备不光是舍不得丢下老百姓,也舍不得放弃他带着的几千辆辎重车;再说,他还估计曹军没跑那么快,一时赶不上来的。诸葛亮可急了,只好叫关羽率领一万名水军乘船经汉水先到江陵;派张飞带一支人马断后,保护刘备和大队军民撒退。
想不到,刘备在急急遑遑逃难的途中,却遇到了东吴的鲁肃!这事儿在刘备大感意外,在鲁肃却是刚好一一他是存心找刘备来的。原来,当刘表已死的消息传到东吴时,一向主张东吴应当有所作为的鲁肃就对孙权说:“荆州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是帝王的资本。现在刘表新亡,两个儿子不和,将领们也分成两派。刘备是个英雄,又是曹操的对头。咱们不妨借吊唁刘表为名,去试探一番。如果刘备与荆州的人同心协力,那就和刘备他们结盟,共拒曹操;如果刘备与荆州的人不和,则趁早打算,进取荆州,另谋大事。要是迟后一步,让曹操抢了先,就麻烦了。”
孙权最担心自个儿抵御不了曹操。刘备本人既有英名,手下关羽,张飞又都是猛将。多一个朋友多一份力量。对于鲁肃这个好主意,他当然赞同。可是,鲁肃跑到夏口,得知刘琮已投降了曹操!怎么办那就北上去迎候刘备吧。就在当阳的长坂坡,鲁肃碰上了逃难途中的刘备。尽管刘备此时相当狼狈,鲁肃却对他十分殷勤,先是叙说了孙权愿同他联合的意向,接着便问他准备上哪儿去。
刘备听出鲁肃的诚意,喜出望外,可也不便开口求人,就苦笑道:“这会儿还能上哪儿去呢我与苍梧太守有些交情,想投奔他那儿。"“孙将军聪明仁惠,敬贤礼士,兵精粮多,能成大事。我为你着想,还不如结交于东吴呢。刘备一听,正中下怀,笑着脸一口答应。鲁肃转身又对诸葛亮说:“先生的哥哥诸葛瑾不是在东吴做官吗我是他的好朋友啊!”诸葛亮倒不在乎鲁肃与他哥哥什么关系,能与孙权联合,共拒曹操,是他一向的愿望,况且刘备正在遑遑穷奔走投无路的当儿,有鲁肃帮忙结交于东吴,岂不大好!他自然感到高兴,因而与鲁肃谈得十分热络。
鲁肃想到孙权可能还不知道刘琮投降、曹操南逼的消息,同时也要把与刘备订交的情形赶快回去复命,便匆匆告辞走了。临行,他建议刘备改变方向,东往樊口,以便与孙权联合。刘备当然听从,再说,樊口属江夏郡,正是刘琦的地方。刘琦不肯投降曹操,自然也是刘备倚重的力量。再说曹操南下到达襄阳,为控制荆州,改刘琮为青州刺史,并将荆州降将十五人都封了侯;随即亲率五千精骑,兼程急追刘备。曹军精骑一天一夜急行三百多里,很快就把刘备追上了。
大难临头,刘备只得甩掉大队,扔下妻子,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几十个人往东走,把辎重等等全送了曹操。曹操还追。亏得张飞带着二十名骑兵断后。他站在当阳长坂坡一座桥上,着长矛,瞪着眼珠,大喝:“我是张益德,谁来决一死战!”曹军将士早就听说过张飞的厉害,再瞧那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样儿,都不敢上前。就这么,刘备总算没把老命赔上。他一直逃到汉水边上,碰到了关羽的水军,才算换了口气。然后,刘备等人继续往东,遇到了刘琦率领的一万来人马,一起向江夏、樊口方向撤退。
谁知,刘备惊魄方定,又传来紧急军情:曹操大军已占领江陵,即将顺长江东下!这消息是确实的。曹操由于轻而易举地打垮了刘备,顺顺当当地占领了荆州北部,收降到战船一千多艘,步、马、水军八万多人,兵力增加到二十几万,有点给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决定乘这个势儿,沿长江而下,捎带着刘备,一举把东吴灭了!
诸葛亮对刘备了解很透,知道他既巴望依靠孙权,又不肯太失面子,所以始终没有对与东吴合作作出特别积极的表示;可是在这性命交关的当儿,不能再含含糊糊闪烁其辞了。他对刘备说:“事情这么紧急,请允许我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刘备掂出诸葛亮“奉命求救”四个字的分量,但“事急”如此,也只有这么办,就请诸葛亮赶快上东吴去。诸葛亮出使东吴,即拉开了赤壁之战的序幕。